看儿童手表怎样迈入“新秩序”竞争_企业动态_开云下载平台安装

看儿童手表怎样迈入“新秩序”竞争

时间: 2025-07-30 15:26:33 |   作者: 企业动态

  儿童智能手表为孩子们学习和日常生活带来较大的便利,相关这类的产品不仅具备时间显示、闹钟提醒等基本功能,还融入了定位、通话、学习辅导等多种智能化元素。

  然而市场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同时儿童手表“手机化”趋势明显,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比起安全、学习等功能手表的娱乐功能更具吸引力,随着儿童手表融入的娱乐功能越来越多相关争议也慢慢变得多。

  虽然儿童智能手表凭借定位等功能缓解家长的安全焦虑,但娱乐化功能扩张如交友、支付、游戏等又引发了新的担忧,针对此矛盾工信部于5月14日发布《儿童手表安全技术方面的要求》强制性国标征求意见稿,对网络安全、防沉迷、电池安全、付费等多方面作出要求。

  征求意见稿明确区分了“儿童手表”与“儿童智能手表”,其中儿童手表是对象为3周岁及以上、14周岁以下儿童使用的手表;智能手表特指具备通话、定位等信息处理功能且满足儿童特定需求的产品。

  新国标对手表硬件安全提出具体实际的要求,比如规定手表外观突出部位不得存在割伤或刺伤皮肤的风险,零部件设计需避免外力碰撞下脱落,防止儿童误食;针对智能手表使用的锂离子电池要求防火防护外壳材料达到GB/T 5169.16标准的V-0级阻燃水平(试样厚度1.5mm)等。

  在网络安全与数据保护方面,强制要求操作系统支持安全升级,严格管理预置应用安全,还要设置至少4位开机锁屏密码及账号错误登录锁定,麦克风等敏感权限需监护人单独授权,禁用不可变更设备识别码供第三方使用,还需要支持生物识别的手表要具备防假体攻击检测和注销功能等。

  在内容安全与防沉迷措施上,禁止预置生成式AI语音问答、游戏、小说等应用,禁用开屏广告、内置广告需易关闭,可设置使用时长与时段且超时仅留基础功能,支付功能由管理端限额管控,开通需监护人同意且手表端禁止直接充值等。

  此次征求意见稿通过物理安全、网络安全、内容管控、防沉迷等多项要求对应当前儿童智能手表市场存在的信息泄露、AI误导、诱导付费等问题,能预见新标准落地后将从生产端统一安全门槛,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儿童智能手表已从具备安全定位、通话等基础功能转向多元化配置竞争,当前主流产品普遍搭载拍照、NFC支付、视频通话、健康监测(心率/睡眠)、益智游戏及在线教育等复合功能,能够正常的看到其配置规格逐渐向智能手机靠近。

  但儿童智能手表手机化趋势存在较大争议,其中游戏、社交聊天等娱乐模块引发家长群体担忧,部分儿童因沉迷互动功能延长手表使用时间,而长时间盯着小屏幕可能加剧视觉疲劳风险进而损害视力。

  因用户群体特殊性儿童智能手表诱导消费问题也层出不穷,曾有新闻报道一儿童因经常用手表打游戏半个月充值四千多块钱;另一12岁男孩使用电话手表时突然弹出买药返现弹窗,跟随指引后下载应用刷单后被骗3万元人民币。

  若儿童智能手表配备了过多功能却没有相对的保护的方法可能会让孩子沉迷在网络世界,在各大社交平台上都能看到不少家长因此产生焦虑,比如有家长发文称某品牌儿童智能手表功能太多,群聊、我的形象、运动PK、红包积分等让孩子浪费很多时间在手表上;有家长发文称功能太多、太杂,孩子不论在家还是出门都喜欢盯着手表看对眼睛不友好;还有家长发文称买手表的初衷是方便联系孩子但手表功能过多导致孩子一直惦记玩等。

  此前儿童智能手表主要将帮助家长方便联系孩子、监测孩子位置确保安全等作为核心卖点,然而随着产品迭代慢慢的变多娱乐功能加入使其逐渐偏离了“安全守护”定位,过多的娱乐和交互功能不仅增加了孩子依赖和沉迷风险,还可能会影响视力健康、现实社交及自主学习能力,或许回归产品本质、强化安全与通讯功能、减少非必要附加应用才是儿童智能手表更合理的发展方向。

  当今市场上大多数儿童智能手表都有精准的定位系统、双摄通话功能、健康监测功能、多种运动模式以及防水能力等,标准配置和功能卖点多样但也趋同,导致产品之间差异化特征不显。

  一些业内人士称近年来儿童智能手表在产品设计和功能上似乎并没发生太大变化,即便是那些头部品牌也没有推出真正意义上的全新款式,可能是在技术创新方面遇到了一定的瓶颈,为了保持市场竞争力品牌不得不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软件开发上,通过增加各种新功能来吸引年轻用户群体。

  这或许也是儿童智能手表功能慢慢趋向娱乐的原因之一,慢慢的变多儿童智能手表添加了娱乐向、健康向APP,比如某品牌儿童智能手表宣称无需手机插卡社交聊天、安卓9.0系统任意下载各类APP、畅享刷抖音看电影、健康监测智能等;某品牌儿童智能手表宣称微信可聊天发红包语音视频看朋友圈、热门应用下载、刷短视频看小说漫画、运动计步数等。

  相关品牌不断在软件功能上推陈出新,试图通过增加娱乐性和健康监测等功能来提升产品吸引力,但可以发现儿童智能手表的功能逐渐趋向同质化,大多数产品都能够直接进行社交、下载软件、刷抖音、看小说等,表面看起来花样众多但产品可能又将进入新一轮同质化竞争。

  随着儿童智能手表持续不断的发展市场上形成了多元化的品牌竞争格局,其中既有小天才、华为、小米、小霸王这样的知名品牌,也有360、迪士尼等品牌跨界布局,还有非常多不知名杂牌。

  某知名品牌凭借市场认知度与渠道优势在2023年下半年其畅销产品出货量达约430万只,另一品牌定位中高端市场其2023年下半年畅销产品出货量也突破百万级,某品牌以平价覆盖大众市场其2023年下半年出货量约30万只。

  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儿童智能手表线%,其中某知名品牌销量份额占比27.6%、销量同比增加47.6%、份额同比增长7.1%,另一中高端品牌销量份额占比11.3%、销量同比增加13.2%、份额同比增长0.4%,某平价品牌销量份额占比10.7%、销量同比增加34.8%、份额同比增长2.0%。

  儿童手表市场中前五大品牌占据52.1%的市场占有率,剩下47.9%的市场占有率被其余品牌瓜分,能清楚看到当前行业集中度较高,在产品功能、卖点日渐趋同的当下,头部品牌凭借出色的产品力、品牌力以及渠道力占据优势地位在市场之间的竞争中占据更多份额。

  儿童智能手表价格从百元至两千元不等,形成低、中、高三档产品矩阵,观察发现多数主流品牌都会布局不同价格带的产品,比如某品牌儿童智能手表价格带在398-2399元之间,另一品牌儿童智能手表价格在148-1409元之间。

  不同价格的产品功能会有区别,一般价格越高的产品功能越齐全,比如某品牌儿童智能手表售价377元宣称前置500万像素、20分钟可充电50%但不支持离线万像素、IPX8(游泳级)、20分钟可充电60%、支持离线重AI定位等;另一品牌高价产品还在常见功能基础上增加了危险区域预警、楼层A13.0定位、NFC公交地铁门禁智能卡等功能。

  品牌因素也可能会影响产品定价,头部品牌的品控、售后等比较有保证产品定价一般较高,比如某品牌售价2999元的儿童智能手表宣称享受厂家及国家三包,质量上的问题7天内可退、一个月内可换、一年售后保修,可到当地售后检测有问题换新机等,但一些不知名品牌定价较低质保等服务也比较少。

  不同材质、工艺也会影响价格定位,某品牌儿童智能手表售价1199元宣称食品级硅胶材质、abs材质表壳、屏幕采用熊猫玻璃+2D+AF抗指纹疏油涂层等,另一品牌产品售价79元宣称采用硅胶材质、塑料表壳、玻璃屏幕等。

  不一样的品牌的市场定位也不一样,部分品牌可能专注开发高端市场还有部分品牌则专注平价市场,由于不同品牌在功能、品牌溢价、材质工艺、市场定位等多方面存在不同,儿童智能手表产品价格有高有低,对行业来说价格参差不齐的现状也加剧了市场之间的竞争,品牌想要获得更加多市场占有率在大多数情况下要在不同价位全面布局,触达更广阔的消费市场。

  当前儿童智能手表已获得部分家庭认可,但仍有大量潜在用户尚未覆盖,据中国产业研究院《2022-2027年中国儿童智能手表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显示,国内约有1.7亿5-12岁儿童,儿童智能手表的市场普及程度可达到30%,基本上平均每3名儿童中约有1人佩戴智能手表。

  虽然儿童智能手表市场发展迅速但仍处于成长阶段,市场普及率还存在提升空间,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城市中儿童智能手表的普及率已超越半数,但在别的地方尤其是农村和偏远区域儿童智能手表的渗透率仍然较低,儿童智能手表市场仍有比较大的发展潜力。

  普及率不高也可能和当下产品功能趋向娱乐化、孩子没有自控力、对眼睛不好、学校不让带等因素相关,有调研多个方面数据显示,64%的家长为孩子购买儿童智能手表的问题大多是安全定位的需要,还有32%的家长看中通话功能,而且更重视功能和价格。

  在社交平台上对儿童智能手表看法不一,部分家长和博主认为孩子易沉迷影响专注、学校禁带、小屏幕伤眼、付费游戏耽误学习且费钱等,危害可能超过手机;也有人觉得其能让孩子与同龄人有共同话题、定位防丢、还有学习软件辅助等。

  目前行业要做的是维持好现有客户并向下渗透发展更多客户,进一步探索目标用户群体的需求痛点并一直在优化产品设计和功能配置,以提升使用者真实的体验和满意度,从而扩大市场规模和增强产品竞争力。

  对于当前儿童智能手表面临的一系列问题,2024年“清朗·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改治理”专项行动精确指出部分设备自带APP存在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且通过积分排行、功能解锁等方式诱导过度消费,随着产品功能从基础定位扩展到社交娱乐、移动支付等高阶应用,过度开发也需要重视。

  关于儿童智能手表方面的法规仍需完善,2022年《儿童手表》国家标准(GB/T 41411-2022)主要是对信息安全、电池安全等基础项目作出规范;2024年11月网信办《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明确要求儿童手表等智能设备需参照执行未成年人模式,包括连续使用30分钟触发休息提醒、22时至次日6时默认禁用服务、家长可豁免等防沉迷措施等,但还缺乏诱导消费等别的方面的具体规定,而且这之后仍能看到家长反映防沉迷没有用的评论。

  近期发布的《儿童手表安全技术方面的要求》强制性国标(征求意见稿)进一步规定禁止预置游戏、小说等娱乐应用,阻断生成式语音问答程序安装,并建立儿童专属内容池等;针对积分排行、背景更新等诱导消费行为,征求意见稿要求应用程序内置广告需设置明显关闭按钮,禁止默认开放支付权限等;并建立家长端双重授权机制,涉及扣费的功能均需监护人单独同意且操作系统需主动提醒授权操作等,有利于规避儿童误触消费的风险。

  尽管目前尚未正式实施,但已经发布的征求意见稿中各项具体实际的要求都显示出监管部门对于有关问题的密切关注,也为各大品牌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和指导方向。能预见的是当新标准正式实施,其执行力度和严格程度将会显著提升,可能会逐步推动行业规范化和高质量发展。

  行业思考:儿童智能手表征求意见稿提出的要求实际上反映了当前行业内大多数品牌需要面对和改进的问题,当前行业存在的功能娱乐化、配置卖点同质化、价格参差不齐、普及率较低等问题都可能制约行业发展,还需要相关企业、监督管理的机构共同努力促进儿童智能手表行业可持续发展。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